泉州市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新闻发布会召开
来源:泉州市公安局 2023-12-28 10:04 阅读人数:1

  12月26日上午,泉州市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新闻发布会召开。泉州市公安局党委委员、副局长李森建介绍了我市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成效及获得全国首批“示范城市”命名的相关情况。

  

  泉州市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新闻发布会现场。(陈起拓 摄)

  2021年以来,泉州市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的系列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坚持将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作为党政“一把手”工程,市县一体、条块联动,蹄疾步稳、久久为功地抓推进、抓落实、抓见效。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我市公安机关锚定争创“全国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示范城市’”这一目标,牢牢把握“共建共治共享”这一新时代“枫桥经验”的发展方向,以“圈层查控、单元防控、要素管控”为核心,以构建全域化市县一体、全可控多元网格、全感知防范止发、全息化数据融合“四全”现代警务机制为牵引,全力推进立体化信息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在全省做到“五个率先”:

  一是率先提格推进创建活动,成立由市长任组长的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将“示范城市”创建写入市第十三次党代会报告和近三年的市政府工作报告,汇聚各方资源力量开展创建活动;

  二是率先纳入党政重点工程,市委、市政府出台《加快完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新格局的实施意见》《关于进一步深化“双城同创”机制建设的通知》,将治安防控体系建设与加强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统筹起来、一并部署,坚持“一盘棋”强力推进;

  三是率先建成实战应用平台,将治安防控实战平台建设列入2020年市政府重点项目,于当年7月建成投用并不断迭代升级,赋能警务流程再造、实战水平提升;

  四是率先推行岸海一体防控,积极探索、先行先试“岸海一体化智慧防控”模式,一体推进管岸线、反走私、除隐患,相关做法被国家打私办发文推广;

  五是率先打造群防群治品牌,探索创新“互联网+”群防群治模式,建设“海丝守护者”平台,积极培育平安类志愿者队伍,“百灵鸟义警队”“月亮湾海上救援队”荣获国家级、省级表彰。

  2023年11月21日,公安部印发《关于命名首批全国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示范城市的决定》(公发〔2023〕3号),命名泉州市等59个城市(直辖市辖区)为首批全国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示范城市”(参选城市共389个)。“示范城市”是国家表彰办公布的首批46个全国创建示范活动保留项目之一,是对一个城市社会治安防控整体成果的最高褒奖。

  回顾近年来的创建历程,主要做法是:

  一、坚持全域化市县一体,筑牢长治“新屏障”

  一是市县一体作战。聚焦“市县主战”职能定位,构建完善“1+2+N”现代警务运行机制,将市级警种部门主导牵引、主体主战与县级公安机关主责主力、实体实战紧密衔接,实现市县一体、条块联动、全盘发力。优化“情指行”一体化运行机制,实现情报预警、指挥调度、巡逻防控等重点工作“市县一体、上下贯通、穿透闭环”。

  二是“三层三圈”查控。立足我市“五区、五环、三边”的区域特点,加强市县两级巡特警、反恐等专业力量建设,全市从无到有建成街面警务站32个、数字警务室40个,架设环市域、县域电子卡口,增配12辆移动智能卡口车,构建完善市域精准防控识别圈、县域动态治安查控圈、城区快速反应控制圈“三层三圈”应急处突协同作战体系。

  三是岸线智慧管防。在全国率先推行“岸海一体化智慧防控”模式,实现海防、海警、海关、海事、海洋“五海协同”,实行岸海勤务运行、巡逻防控、要素管控、隐患排处、打击整治“五位一体”,有力提升沿海岸线管控能力水平。全国、全省反走私“智慧综治”工作交流观摩现场会在泉州召开,推广我市智慧反走私社会治理经验做法。

  二、坚持全可控多元网格,汇聚共治“大合力”

  一是优化勤务机制。坚持“大抓基层、大抓基础”导向,围绕“派出所主防”深入实施“主动警务、预防警务”,出台服务保障新时代派出所工作“20项措施”和智慧派出所创建导则,科学调整全市217个公安、海防、森林派出所勤务,因地制宜探索推行城区“队室标准化协同”、海区“岸海一体化管控”、山区“片区合成化联勤”的“三区三化”勤务运行模式,全市建成117个派出所“智慧中枢”(综合指挥室、警务联勤中心)。

  二是推进融合治理。探索“融警务·汇治理”新模式,构建“4416”融合治理调度新体系,大力推进“市县乡村”四级综治中心(社会治理中心)实体化规范化建设,市委政法委、市公安局联合出台《全市“网格”+“警格”融合建设工作实施细则》,推进全市722个警务网格与2555个一级社区网格无缝对接,实现机制、架构、力量、管理、数据“五大融合”。

  三是创新群防模式。市“平安办”出台《泉州市群防群治组织管理工作规范》,全面推广应用“海丝守护者”群防群治平台,大力整合平安公益性组织,引导小区、企事业单位等保安队伍成建制融入,织密多层次、全方位的群防群治网。目前,“海丝守护者”平台注册使用人数近20万人。

  三、坚持全感知防范止发,织密精治“防护网”

  一是精准动态预警。探索建立基层所队“天天查时时盯”和风险联控“治未病”等机制,搭建长期纠纷、违法犯罪行为动态等219个场景化预警模型,助力基层民警“精细管、精准防”,全力化解隐患事、控住敏感物。

  二是精准防控风险。构建“全感知、汇治理”涉险公共区域安全防护体系,全国部分省市涉险公共区域安全防护工作现场会在我市召开。针对我市道路里程长、体量大的实际,完善道安工作“包联督导”“四抓四化”机制,优化“互联网+”智慧交管“四全”生态体系,在全省首创“酒醉驾热力分析图”、公交车换乘接驳、台风积水AI预警等新应用,实现交通“灯态上图”“空中导航”全覆盖,有力有效除隐患、压事故、保安全、促畅通。

  三是精准打诈反诈。推行“战区制、主官上”,出台“五个一批”督查问效硬措施,组建多个专班、多支突击队,研发应用“清源”、智慧反诈等多个系统平台,有力提升打击破案、追赃挽损效能,坚决守护好老百姓的“钱袋子”。今年来,我市电诈案件破案数、破案率、打击金主数、链条式打击案件数均居全省第一。

  四、坚持全息化数据融合,锻造智治“聚能环”

  一是推动数据“大融合”。市政府连续12年将“城市安全信息系统”建设纳入为民办实事工程,累计投入15.6亿元建成有31万余路前端设备的“感知天网”和可支持百万路设备同时在线的“传输干线”;投入2.6亿元建设“福建公安大数据中心泉州分中心”,汇聚超17PB的“数据云池”。我市成为全省唯一、全国首批“公共安全视频监控建设联网应用工程示范城市”。

  二是构建数智“大平台”。构建以福建公安大数据泉州分中心为龙头,“情指行”一体化指挥实战平台、一体化合成作战平台、智慧反诈平台、社会治安防控实战平台、智慧交通平台为重点,融合N个警务特色应用的“1+5+N”大数据应用体系,稳步推进AR实景地图平台、前端视频监控等无感采集设备建设,有力提升预警防范、打击查处等能力水平。

  三是建设智慧“大安防”。多部门合力推进小区、校园、医院、景区等智能安防改造,目前全市智慧内保覆盖率、智慧特行覆盖率、公交监控接入率均达100%,全市94.75%的小区建成智慧安防小区,99.32%的智慧安防小区实现可防性案件“零发案”。

  下一步,全市公安机关将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的系列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围绕推进公安工作现代化这一主线,以优化“融警务·汇治理”新机制新模式、完善“4416”融合治理调度新体系为牵引,持续推进社会治安防控体系现代化,不断提升社会治安防控的整体性、协同性、精准性,奋力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泉州”,更好地护航21世纪“海丝名城”建设。

  答记者问

  提问:

  首先恭喜泉州获此殊荣。请问下阶段,泉州在巩固“示范城市”创建成果、推进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建设方面,将采取哪些新举措、新办法?

  回答:

  市委政法委副书记黄琪金:感谢这位记者朋友的提问。今年10月,市委、市政府出台《关于加强基层社会治理实体化规范化建设 提升社会治理现代化水平的实施方案》,对市、县、乡、村四级综治中心(社会治理中心)实体化运作作出全面部署,并明确提出在2024年底前,全面构建起“党政主导、政法主抓、公安主力、部门主动、基层主责、群众主体、数据主智”的社会治理新格局。下一步,我们将以四级综治中心(社会治理中心)实体化运作为契机,进一步汇聚各维度、各方面的治理资源和力量,让“示范城市”创建成果更好地赋能社会治理,助力推进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主要将采取以下几方面措施:

  一是规范四级中心建设。市、县、乡、村四级综治中心(社会治理中心)全面落实实体化运作,做到各级党委(党组)主要领导直接抓、分管领导具体抓,政法委牵头抓总、公安机关担当主力、相关职能部门主动参与,形成“市级统筹、县级主体、乡级落实、村级执行”的社会治理运行体系,推动全市社会治理现代化创新发展。

  二是健全中心运行机制。市县两级社会治安防控中心整体进驻同级社会治理中心,市、县、乡三级中心建立健全事项受理、议事会商、重点调度、闭环处置、平战转换、考核问效6项工作制度,统筹区域范围内维护社会稳定、社会治安防控、矛盾纠纷化解、公共法律服务等工作,巩固制度化推进、规范化运转的良好局面。

  三是强化数智赋能支撑。以市社会治理智慧平台为核心、公安社会治安防控平台为辅助,横向打通各部门涉及社会治理的政务信息系统,纵向贯通各级中心功能应用,形成大数据、智能化的社会治理融合支撑架构。

  提问:

  近几年,随着群众出行需求的不断提升,泉州城市道路交通受到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请问我市公安机关在交通安全管理方面出台了什么新举措、新办法,助力我市民生品质提升?

  回答:

  市公安局党委委员、副局长李森建:感谢这位记者朋友的提问。随着我市社会经济迅速发展,城市组团建设日益加快,道路交通管理也面临着现代化、智能化需求。受限于城市交通资源有限、人口密集等原因,以及古城原真保护、活态传承目标,传统的交通管理手段和方式已远远不能满足要求。对此,泉州公安交警依托科技赋能,强化数据支撑,探索实践新技术与交通管理深度融合,不断拓宽互联网+交通治理场景应用,助力我市道路交通安全有序和民生品质提升。

  一是创新交通出行服务模式。与国内三大地图平台联合开展技术创新和攻关,在确保数据交互安全的基础上,将全市主要道路近400个路口的交通信号灯灯态数据实时共享给导航APP,在全国范围内率先实现红绿灯精准读秒、绿波时速提示等功能。同时,共同研发推出了“虚拟信号灯”、“弯道会车提醒”、“交通事件实时推送”等功能,有效提升群众驾车出行体验。

  二是创新大型活动交通安保模式。在演唱会、运动竞赛等大型活动前与地图导航企业密切联动,详细制定“交通出行指南”并通过导航APP、演唱会门票二维码、“两微一抖”等途径广泛推送交通管制信息,自动为群众在线规划出行路径。采用“电子围栏”、“人群热力”等技术辅助网约车和公交车调度、人群动向追踪和警务部署、警力调配等,实现交通指挥调度的集约化、高效化。在“五月天”泉州演唱会3场观众逾15万人的挑战下,实现了进场高效有序、退场最短30分钟疏散完毕的安保效果,最大限度降低对场馆周边群众出行影响。

  三是创新防灾抗灾应对模式。在台风等灾害天气来临时,联合高德、百度提前制作发布“泉州积水地图”供群众在线查询和优化线路,通过地图导航平台实施“空中信号”交通管制和引导,向严重积水等突出隐患点周边群众精准推送朋友圈广告,提示安全隐患及出行建议。“杜苏芮”台风登陆泉州期间,累计为全市14.3万余人次提供出行引导或提示服务。

  四是创新节假日交通保障模式。融合运用互联网、政府部门、公安内部等三大数据,深度开展节假日多维大数据交通分析研判,为全市及各辖区交通安全管理提供决策支撑。联合高德、百度等地图平台推出“泉州旅游”主题导航模式和“P+R+R”二次接驳的停车引导方式,多渠道发布实时路况事件信息和实时动态路径诱导,全场景优化方便群众出行,仅今年国庆8天假期发布信息260多条,总影响人次达114.2万,评估节省出行时间339.6万分钟

  提问:

  泉州获评“示范城市”后,请问公安机关在新起点上将如何创新完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

  回答:

  市公安局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户政管理支队支队长黄哲:感谢这位记者朋友的提问。我们将在市委、市政府坚强领导下,按照上级和市公安局党委有关工作部署,全面总结、固化行之有效的经验做法、巩固拓展创建成效成果,坚持把完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放到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的大局中来谋划和推进,持续强化优化“打防管控建”各项措施,确保我市社会大局持续安定稳定、向上向好。

  一要进一步整合治理力量。持续推动机关警力向基层下沉、派出所警力向城乡社区前置,进一步建强社区警务人才战队,固化优化社区民警“背包住村”“一带百”等机制,让民警扎根基层、沉到社区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携手更多群众做好治安防控、基层治理各项工作,不断编牢织密全民参与的平安“防护网”、扩大共建共治共享的治理“朋友圈”。

  二要进一步织密防控网络。目前,全市共建设市际公安检查站6个、街面警务站32个、派出所警务室720个,配备移动智能卡口车12辆,这些都是治安防控体系的重要支撑点。下一步,我们将对这些点位进行统一规划、科学整合,形成“点线面交织成网、水陆空立体布防”的整体防控格局,推动圈层防控更严密一些、警情处置再快一秒,让广大群众对安全更可感、更可及。

  三要进一步强化平台支撑。加快构建“一网统管”的智慧服务平台,推动公安治安防控平台与政府相关部门平台数据互通、资源共享、高效协同,实现“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同时,我们还将统筹“市县主战”+“派出所主防”,充分发挥公安大数据优势,加强对各类违法犯罪的预测预警预防,做到精确打击、精准防范、精细治理,努力实现对各类隐患、问题、纠纷、事故、案件的“未动先知、止于未发”。

  提问:

  校园及其周边安全一直是全社会高度关注的焦点,请问我市公安机关在这方面都出台了什么措施、做了哪些工作,让师生、家长和社会安心放心?

  回答:

  市公安局治安支队支队长杨福兴:感谢这位记者朋友的提问。一直以来,我们始终树牢“安全第一”理念,深入贯彻落实“主动警务、预防警务”要求,将“平安校园”建设纳入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精密布防、精细排查、精准处置,全力筑牢校园安全防线。

  一是建立“多员一体”护学机制。出台全省首个“护学岗”工作规范,创新推出公安民警主导,辅警、学校保卫干部、保安员、教师、家长志愿者等力量参与的“多员一体”护学机制,在上学、放学高峰期,加强校园及其周边治安、交通秩序维护,确保校园及其周边秩序良好。目前,全市共设立“护学岗”2730个、警务室及治安岗亭746个。

  二是强化校园周边乱点整治。主动会同政法、教育等部门,紧盯无证流动摊点、非法音像制品销售点等乱点和校园周边治安复杂场所,针对性、常态化开展集中清查整顿,全力维护校园安全稳定。今年来,全市累计排查整治校园周边治安乱点118处。

  三是提升校园智能安防水平。持续加强校园“人防、物防、技防”建设,全市中小学、幼儿园共配备专职保安员5759名、安装一键式报警装置3236套。同时,探索“三防”+智防模式,大力推进智慧内保、智慧校园建设,全市共在校园周边布建智能感知前端3015套,全域感知、预警处置各类安全风险隐患,有力提升校园智能安防水平。

  下一步,我们将以深化“护校安园”专项行动为抓手,持续抓细抓实抓好各项护学措施,指导督促校园不断加强“三防”建设,努力创建品质更高、成色更足的“平安校园”,让校园更安全、家长更安心、社会更安宁。

  提问:

  这几年来,我们在繁华路段、大型商超、旅游景点等地方经常能看到巡逻的特警,这也明显提升了广大群众的安全感,请问泉州公安在加强巡逻防范方面都采取了哪些措施?

  回答:

  市公安局巡特警支队支队长邹毅斌:感谢这位记者朋友的提问。近年来,全市公安机关以争创“示范城市”为契机,牢牢把握“圈层查控”这一社会治安防控体系的重要环节,深入实施全天候、全覆盖的“见警亮灯”工程,最大限度将警力摆上街路面,做到“白天见警察、晚上见警灯”,有效提高见警率、管事率,增强震慑力、控制力。特别是今年来,我们着力构建全市一体化巡防工作体系,在全市统筹各类巡防力量39000余人,集聚各方力量、资源、技术和手段,打造“党政主导、公安主力、社会参与”的“大巡防”格局,有力维护社会面安全稳定。主要做法有两个方面:

  一方面,是在做实“专业巡防”上下功夫。充分发挥巡特警在巡逻防控和处置突发事件等方面的“尖刀”和“拳头”作用,推行“警车+警摩+警航+警犬”的一体融合巡防模式,屯警街面、动中备勤、武装巡逻,全面加强对党政机关、学校医院、商场广场、景区景点等重点部位和人员密集场所的巡逻防控,并在全市组建1500人的应急处突专业战队、300人的“刺桐”快反突击队,强化市县联动、空地一体、合成作战,确保一旦发生紧急突发警情能第一时间快速反应、高效处置。

  另一方面,是在推进“社会联防”上出实招。我们发动2万余名社会力量参与全市一体化巡防工作,里面包括社区网格员、保安员、物业管理人员、平安志愿者、义警等等,日常群防群治力量和公安民警一起联巡联防。借此机会,也向关心支持平安建设的广大市民群众表示衷心的感谢,正因为有大家的齐心协力、共同守护,才有整座城市的平安、和谐、繁荣。我们将锚定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泉州”目标,在进一步提升巡逻防范工作立体化、专业化、智能化水平上拿出实招硬招,更好地为群众“守好夜”、为平安“站好岗”。

  提问:

  泉州沿海地区旅游景点比较多,请问公安机关都采取了哪些措施来保障海边游客人身安全?

  回答:

  市公安局海防支队支队长杜强:感谢这位记者朋友的提问。我市海岸线具有点多、线长、面广、蜿蜒曲折等特点,沿海公共区域、人员聚集场所比较多。为确保沿海地区安全稳定,我们以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为契机,树立“岸海一体、以岸制海”理念,从人防、物防、技防三方面入手,着力打造“岸海一体化智慧防控圈”,努力为游客提供安全、有序、舒心的旅游环境。

  在人防方面,优化沿海各级公安机关警务运行模式,推动成立岸线巡防队伍,整合医疗、民兵、海上救援及景点治保等力量,建强多元群防群治队伍,常态化开展巡查宣防,有力有效清除安全风险隐患。

  在物防方面,在游客较多的沿海区域增设警务室或工作站,滚动播放安全警示视频,依托广播、微信号等平台推送安全提示,告知海洋潮汐和海上遇险自救常识,并在人员聚集区域或潜在风险的部位设立安全警示牌、悬挂宣传标语,守牢安全防范阵地。

  在技防方面,搭建“岸海一体化智慧防控”平台,通过多维智能感知、多网系统联动、多个场景应用,全面构筑“近海、近岸、沿界”三道坚实防线,实现对游客野游、贸然下海等行为的动态监测预警。今年来,共成功解救被困岛礁群众10余人,劝阻打算前往沿海危险区域的游客200余人。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